欢迎来到大红鹰499555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官网!

新闻快讯
零的突破!我院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竞赛上首创佳绩!
发布时间:2022-04-24

        2022年3月26日至28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四川大学承办的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顺利完成。经过校级竞赛、省级比赛、全国初评与线上终审答辩,我院黄炳升老师指导的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诊疗平台》喜获全国二等奖,实现了我院在“挑战杯”全国竞赛零的突破(https://mp.weixin.qq.com/s/A6a7pcjp-3QCEIdB5tCHDA)。

 


       “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分校级竞赛、省级竞赛、全国竞赛三个环节。

本届“挑战杯”系列竞赛中,入围省赛决赛的作品就有累计2500多所高校的近3万件,参赛高校数、辐射带动学生数创历史新高,其中仅1507件优秀作品入围国赛决赛,最终获奖作品包括特等奖49件、一等奖109件、二等奖作品320件。
 

       我院获奖者包括:罗梓欣(大四)、邱峥轩(大三)、张乃文(大三)、张洪源(大四)、林楚旋(大四)、黄强泰(大二)、黄嘉慧(大二)、黄芹芹(大二)。祝贺各位同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诊疗平台”针对血栓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特点,开发人工智能算法,对血栓病灶区域进行快速定位、精准分割以及溶栓治疗效果预测,同时辅助确定溶栓药物的剂量,建立了“诊-疗-愈”完整工作流。该项目所构建的交互式人工智能的诊疗平台,能够为血栓诊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提高诊疗的精确性和患者的治愈率,实现精准医疗,且有望推广应用于全身血栓性病变的诊治,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该项目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完成注册,且该平台已交由多家医院试用,软件性能获得临床医生的认可。


 

       下肢深静脉血栓诊疗平台的开发从萌芽成雏到孵化破壳,历时三年多。项目初期,团队成员通过临床调研和查阅文献了解到,深静脉血栓作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危害严重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该疾病在临床诊疗上存在着诊断过程耗时耗力、诊断结果缺乏一致性等问题,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特长,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产生了“使用人工智能对血栓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进行分析,从而辅助临床诊疗”的想法。团队成员在导师和实验室学长的带领下学习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开始尝试使用一些经典的人工智能算法对血栓图像进行分析;同时查阅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然而,传统算法在血栓图像上表现的效果不佳,成员们意识到必须针对血栓成像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创新性算法,才能实现性能上的突破。团队成员不断地尝试与探索,多方讨论、聆听意见并积极改进,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发表1篇期刊论文(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2021;中科院一区)、1篇会议论文(被2019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录取并做专题口头汇报),申请4项专利并授权2项,注册了4项软件著作权。

 

 

       项目的成果离不开成员们数年来的付出与努力,也得益于大红鹰499555“聚徒教学”理念。团队成员均在大一或大二期间加入了黄炳升老师的医疗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始接触深静脉血栓项目。早进实验室,为项目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除此之外,黄炳升老师的“医工结合”理念也是项目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该项目主要与黄炳升老师及医疗人工智能实验室多年的合作伙伴——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合作完成。黄炳升老师多年来一直强调,科研问题来自临床问题,即从临床需求出发,再从工科的角度设计,综合运用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在解决临床问题的同时实现技术创新。这次挑战杯全国竞赛二等奖,就是这些理念的又一次良好体现。相信随着“聚徒教学”在我院的广泛开展,尤其是医疗人工智能实验班的顺利开设与完善,我院在这方面会有越来越多的出色成果,为相应领域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